尊龙人生就是博!ag旗舰厅当前位置: > 尊龙人生就是博!ag旗舰厅 >

盘点2023|“第一动力”持续释放—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

时间:2024-02-03 15:10 作者:admin 点击:

 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在狠抓科技创新这条发展之路上,东营从未缺席。

  全市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3.4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.3个百分点,占GDP比重2.53%;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位列全省第3,提高幅度位列全省第1;科技型企业数量连续保持“双30%”以上增速,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;在全省率先推行科技政策兑现“免申即享”、在全省率先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、在全省率先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2023年,我市大力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,加快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,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,科技工作成效显著,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列第62位,上升7个位次。

  为营造优良创新生态,我市推广试行市级科技惠企政策兑现“免申即享”,梳理形成9项政策清单,简化兑付流程,为168家企业兑付资金1975万元。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,为126家企业办理成果转化贷款业务149笔,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金额7.98亿元,“真金白银”全面激活了创新驱动力。

  近日,威飞海洋为中海油渤海油田定制化研制的3套水下生产采油树和2套水下注水采油树顺利完成FAT测试,并发往集成联调测试场地。该项目针对渤海油气田受限区难以开发现状,充分结合了渤海水下工况和安装作业的要求,在国内首次采用沉箱设计方案,利用集成技术、模块化设计技术和仿真技术,优化总成创新设计,解决了一系列“卡脖子”难题。水下产品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较,具有体积小、重量轻、安装作业方便等特点。

  为进一步健全科技攻关体系,我市按照“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”等全链条研发活动的思路,开展8大产业40家链主企业专题调研,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,挖掘优质科技项目140余项,在全省率先设立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44项,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、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27项,争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、农业良种工程等32项,征集推荐重大科技成果93项,其中威飞浅水水下采油树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。

  同时,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探索科研项目新型组织形式,采用“揭榜制”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7项,采取“点将配兵制”实施“稀土汽车催化产业技术研发及工程化”科技示范工程,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开展项目经费使用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,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,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。

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,需要统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。在祺龙海洋石油钢管公司车间,经过铣边、成型、焊接等工序,一根根特殊螺纹牙型隔水导管制作完成。该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和自主研发,解决了深水表层导管“卡脖子”难题,一举打破国外垄断,价格较同类进口产品降低70%以上。

  这样的案例在东营不胜枚举。我市突出企业主体,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“诊万、访千、育百”专项行动,诊断中小微企业50906家,重点走访1970家企业,开展“一对一”政策指导、精准服务,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40家,同比增长41%,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保持30%以上增长。

 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活力,我市实施规上企业“三清零”行动,设立企业研发投入“红线”,推行企业研发机构、研发项目“双备案”,备案研发项目995项、研发平台1099个,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转变。规上工业企业R&D经费投入87.44亿元,同比增长13.2%;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536家,同比增长63.4%;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56.6%,提高19.95个百分点,占比和提高幅度分别居全省第6、第1。

  在加强开放合作方面,我市不断加快步伐,汇聚创新资源。与中国工程院上海转化中心、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立深度合作,举办第一届黄河三角洲“碳中和”专家行、东营市驻津高校科技合作直通车等重大活动,组织中科院、清华大学等校企对接活动62场,发布高校科研成果176项,促成科技合作项目87项,国家级、省级人才工程入选数量同比翻番。同时,加快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,启动市级中试基地备案,新培育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2家,开展中试项目40余项,中试服务收入近2000万元。实施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9项,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放大、产业化应用。

  近年来,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、省级125个、市级573个,打造形成了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、省级创新平台为支撑、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体系,累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、解决技术难题1100余项,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。

  另外,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农业领域第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国创中心,建成国家稀土催化产业研究院、高端石化产业研究院等8家高能级平台,成功攻克了铈锆储氧材料、蜂窝陶瓷材料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
  只有厚植科技创新沃土,为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,才能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。我市加快推进高能级平台提质,8个平台引进包括13名院士、123名博士在内高层次人才430余名,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5项,解决产业技术难题32项,转化科技成果145项。稀土催化研究院分子筛产业化项目顺利投产,实现稀土催化材料国产化替代;盐碱地国创中心实体化运行,构建“1+3+16”覆盖全国盐碱地科技创新网络体系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,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、院士工作站5家、新型研发机构2家,启动备案首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,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41家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。

  同时,我市采取强化政策支撑、完善考核体系、加强动态管理等措施,推动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,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新增12家,新增数量全省第3。

  惟创新者进,惟创新者强,惟创新者胜。东营正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,于大河之洲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。

在线客服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在线客服